
洋湖垸廣場由7個方門組成的觀景臺。圖/記者秦樓
每隔200米有一個直飲水飲水點,每隔800米有一個公共廁所,每隔15米有一對景觀燈,風光帶頂端的人行道還設有盲道……人性化設計隨處可見。游客用不著考慮沒水喝,沒地方上廁所,盲人不需擔心“此路不通”。
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,香氣撲鼻的桂花樹,頗具觀賞價值的櫻花,開不敗的夾竹桃,還有那長得挺秀氣的池杉……大河西先導區(qū)。今春就到湘江西岸的瀟湘南大道風光帶賞花去吧。
位于猴子石大橋與黑石鋪大橋之間的瀟湘南大道風光帶,昨日首段全面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。長沙大河西先導區(qū)項目建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,瀟湘南大道風光帶全面建成后將成洋湖垸生態(tài)濕地的濱水翡翠項鏈,構成大河西先導區(qū)總部經濟區(qū)的藍綠交響曲。
今春可看四大景區(qū)鮮花盛開
“植物選擇追求易成活、易維護的本土化樹種,適當搭配一些生命力強的樹種。”大河西先導區(qū)相關專家透露,瀟湘南大道風光帶不搞大規(guī)模的搬樹行動,即不把價格特別昂貴的古樹搬進城。植物種植按段落、按季節(jié)成片布置,使之成為群落,四季鳥語花香。既要營造春花秋果氛圍,又把修建風光帶的成本降下來。瀟湘南大道風光帶以春景為主題分為四個區(qū),分別是蘆蕩煙云區(qū),內河濕地區(qū),百花映江區(qū)和碧波疊翠區(qū)。今年春季就可看到四大景區(qū)鮮花盛開的場景。
蘆蕩煙云區(qū)以河灘蘆葦為主景,整個區(qū)域寓意為頌春。內河及總部經濟區(qū),保留原有楊樹林的特色,以市民廣場和極限運動為主體,構筑迎春之景。百花映江區(qū)位于風光帶中部,打造長沙最大的春花景觀帶,定位在映春之景。記者現場觀察到,風光帶中部種植著大量銀杏、桂花、櫻花,今年春節(jié)將成為長沙最好賞花的江岸。碧波疊翠區(qū)以白龍宮為主景,保留了原有白龍宮建筑,故該景區(qū)寓意為留春。
市民隨處可到河流邊上親水
風光帶北側的六角亭挺有意思,頂蓋為木制六角帽,支撐的6根柱子為鋼筋混凝土外包自然石,看上去就像一頂巨大的斗笠戴在自然石柱上。風光帶中間的一個“山嶺”上,立著一個10米高的取景框。取景框由7個一模一樣的單框構成,單框為鋼筋混凝土外包木盒子,看上去有點古色古香的味道,游客從哪個角度取景照相都很美。
跟許多一展平的風光帶相比,瀟湘南大道風光帶借用了修瀟湘南大道時挖出的泥土,使得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的湘江西岸防洪大堤得到了加固。
跟長沙早期建的風光帶特別突出防洪功能所不同的是,瀟湘南大道風光帶采用自然生態(tài)的緩坡形式,使風光帶與湘江和諧相處,市民隨處可到自然河流邊上親水。
觀光車道上幾乎聽不到噪音和喇叭聲,聞不到太多的汽車尾氣。大河西先導區(qū)相關專家透露,瀟湘大道穿過猴子石向南跨過靳江河大橋后,分兩路直抵黑石鋪大橋,西線為滿足雙向4車道通行的真正意義上的瀟湘南大道,東線為僅有雙車道的堤頂觀光車道。未來的大貨車、大客車統(tǒng)統(tǒng)被引至瀟湘南大道,沿湘江大堤走的觀光車道只允許觀光小車行駛。市民出游風光帶沒有交通干擾。
每隔200米就有一個直飲水點
走進瀟湘南大道風光帶,有三座褐色的小平房特別引人注目。它們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別墅,也不是辦公用房和水文站房,而是設計精美的公共廁所。正在游玩的長沙市民郭元江說,到湘江邊的風光帶游玩,對年紀較大的市民而言,也許首先考慮的就是有沒有水喝,有沒有地方上廁所。長約4公里的瀟湘南大道風光帶,幾乎每隔200米有一個直飲水點,每隔800米有一個公共廁所。大河西先導區(qū)瀟湘南大道風光帶項目部負責人透露,瀟湘南大道風光帶上建有“水杯子”工程直飲水系統(tǒng),共有24個直飲水點,保證前來游玩的市民有衛(wèi)生可口的水喝。
人性化設計在瀟湘南大道風光帶豈止有公廁、有直飲水?沿線有好幾處乘涼的藤架,藤架下設有凳子,供游客休憩。風光帶堤頂景觀道上,每隔15米有一對僅2米高的景觀燈,方便游客夜間散步。景觀道旁的人行道用地板磚飾面,中間是盲道。
瀟湘南大道風光帶位于湘江西岸,大先導區(qū)洋湖垸片區(qū),北起猴子石大橋,南至黑石鋪大橋,西部緊鄰洋湖垸濕地園,全長4.4公里,面積33.2萬平方米。瀟湘南大道風光帶游道、步道縱橫交錯,游人進出十分方便。風光帶北側,還專門為青少年建了個達2000多平方米的極限運動場,供兒童和少年游玩。這使得風光帶不僅僅屬于成年人,也屬于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