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房產(chǎn)網(wǎng)12月16日訊 一直以來房價就是以變化多端,神秘莫測著稱,而買房就如同一場賭局。有的人房價漲了不敢買,房價跌了還是不敢買。揣著需求和資金在樓市霧里看花,朦朧自知。
可不論房價走高走低。有著剛性需求的消費者總要買房。雖然“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”,可是這旁觀的日子恐怕也難熬。何時才能熬出頭呢?業(yè)內(nèi)人士指出,其實買房自住是一種投資,要投資就一定有風險,如何使風險最小化,使價值最大化,這是每一個要買房的人需要靜下來思考的。買房時機可以從以下這七個方面入手:
看銀行對房貸的態(tài)度
普通的購房者看市場的方法很簡單,那就是看銀行對買房貸款的態(tài)度。一般而言,銀行對貸款的態(tài)度比專家的話真實、準確,可信度也更高。銀行手松,說明市場看好,投資客涌動,房價一般呈上漲趨勢,銀行手緊,說明市場風險加大,政策調(diào)控,投資客抽身,絕大部分賣家著急,買家觀望,房價一般呈下跌趨勢。
通過平均價看供需比
許多專家認為,平均價格下跌是因為市場上出售的某類房子增多,并不說明房屋價格整體降了。有業(yè)內(nèi)人士指出,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說對了問題的表面,卻忽略了平均價格反映的真正內(nèi)涵。某類房子增多,代表著市場的需求和供給情況,如果供給增多真實需求也增多,則此類房屋的價格持平或者小幅上揚,此時是買不到便宜房子的,如果供給增多真實需求保持不變,則此類房屋的價格立刻下跌,此時才是購買房屋的最佳時機。
有自住型客戶“買跌不買漲”
資客的投資理念一般是“買跌不買漲”,雖然利潤達不到最大化,但可以降低投資風險。而一般的買房自住者,房價的漲與跌其實都只是一個數(shù)字而已,最關(guān)鍵的是同樣的房子買的時候付了多少錢。在下跌時買入的價格肯定低于上漲時買入的價格,所以應該“買跌不買漲”。
推銷房子的中介電話多
中介向你推銷房子的陌生電話少,證明市場行情好,市場上并不缺客戶,這時不是買房的時候;房產(chǎn)中介向你推銷房子的陌生電話多,證明市場行情不好,市場上買房的客戶少,跟房東討價還價的機會就多。
養(yǎng)房成本提前算仔細
相對而言,社區(qū)越大,使用和維護成本越低。因為,買了房子不等于您可以免費享用社區(qū)所有設施和服務。會所、地下車庫這些您用的時候都得花錢。大堂越豪華、公共設施越多,您所付出的費用越多。一個樓門里的戶數(shù)越少,您要攤的電梯費用就越多。養(yǎng)房的費用,買房時不能不考慮。
買“預期”才有升值潛力
購房要學會買“預期”,這樣今后的升值潛力才大。比如哪里有一條方便的路要建,哪里要規(guī)劃成全新的居住區(qū)等等。這些都是影響居住環(huán)境的因素。等這些規(guī)劃政策落實了再買,房價里就已經(jīng)包含了附加值,價格自然就上去了。所以,最好是在政策還未明朗之前買。當然,前提條件是消息的來源一定要準確。
普通買房人不必一步到位
現(xiàn)在,有一部分人買不起房子是人為造成的。比如說,他手上的錢本可以買個60-70平方米的房子,但他非要買120平方米的房子。這無疑就會加重自己的負擔。諸如此類,在條件不具備的時候,貪大求全的自然買不起房。建議普通買房人首先考慮方便、實用,不必追求一步到位。人人都想住好房,那什么才是好房,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,今天理想未必明天就理想,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才是最實在的。而且,買房前定好自己的目標,貨比三家不吃虧。入住后則不比較、不計較,因為心理上的平衡比任何物質(zhì)上的享受都更重要。